立起考為戰的鮮明導向:讓考核“沒想到”倒逼戰時“想得到”
考場最終是戰場。
考核內容聚焦什么,官兵練兵備戰的心思和精力就會投向什么。考核內容是否科學合理、是否貼近實戰、是否有足夠的“含戰量”,關乎訓練的導向,關乎未來戰爭的勝敗。
在今年的軍事訓練考核現場,一個個“沒想到”讓官兵感嘆“考為戰”的導向更加鮮明了。
有的說,沒想到上級抽考不打招呼,實裝實彈實投一點都不含糊;有的說,考核堅持真刀真槍,與打仗不符的做法一律亮“紅牌”;有的說,考核更加注重技術含量了,列裝不久的新裝備也要拉出來考一考;還有的說,他們的考核直接來個紅藍對抗,戰場比拼讓人熱血沸騰。
放眼軍事訓練考核現場,這樣的“沒想到”還有很多很多。今年的訓練考核,不僅有普考,還有抽考;不僅考題庫內,還考題庫外;不僅有“規定動作”,還有“隨機動作”;不僅有傳統課目,還有新專業課目;不僅有白天考核課目,還有夜間考核課目……這樣的考核告訴我們,只有在考核上嚴之又嚴、實而又實,才能發現問題和不足,考出與實戰的差距,進而通過“復盤”補齊戰斗力短板。倘若考核總按同樣的路子,走相同的路線,考相似的題目,沒有什么“意外”,必然流于形式,也很難提高實戰能力。
須知,戰爭總是出其不意,最不按常規出牌,最需要靈活應對。訓練考核多些“想不到”,正是對部隊指揮員指揮能力的最好檢驗,對官兵新時代打贏能力的最佳磨練。以前,個別部隊的軍事訓練考核,大都考些基礎的體能技能,而且考核前總是下達好考核課目,給部隊留足準備的時間。這樣一來,考核成績看似不錯,卻難以提升實戰本領,難以應對未來復雜多變的戰場環境。
考核是備戰打仗的指揮棒,實戰化的考核必定會帶動過硬的訓練作風。考核時越是多些“沒想到”,戰場上越能“想得到”;考場上考出的問題越多,戰場上遇到的問題就越少。因此,立起考為戰的鮮明導向,就要科學設置考核內容,堅持從難從嚴考核,讓考核“沒想到”倒逼戰時“想得到”。
考核理應多些“科技含量”。科技是核心戰斗力,駕馭好高科技裝備是打贏未來戰爭的通行證。一些參加考核的機關干部反映,他們今年的考核內容包括電臺的操作使用、偵察情報系統的運用、最新衛星終端的使用。通過這些考核課目,很多機關干部認識到,玩不轉高科技裝備,就打不贏未來信息化智能化戰爭。納卡沖突中,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多次發生無人機大戰。不難看出,作為新質作戰力量,無人機等高科技裝備正廣泛運用于戰爭行動,成為戰爭的標配、戰場的寵兒。這也提醒我們,只有掌握好最先進的武器裝備,到了戰時才能運用嫻熟,有效指揮戰爭、打贏戰爭。
堅持把部隊拉到陌生地域考一考。以前少數部隊,平時操場上考得不錯,一拉到復雜環境就掉鏈子,不是裝備“趴窩”,就是人員不適應。今天,很多單位把部隊拉到高原、戈壁、大漠等地區進行軍事訓練考核,考出了不足,也考出了實戰意識和實戰本領。俗話說,溫室里養不出萬年松,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馬。未來戰場地形地貌、氣象條件、電磁環境等異常復雜,要求部隊必須具備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。只有以作戰對象為牽引,以戰勝對手為目的,以復雜環境為考場,全面考查備戰打仗能力,才能做到一旦有事,不分地域、不講季節、不論環境,召之即來、來之能戰、戰之必勝。
不妨多些對抗性考核課目。《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訓練條例(試行)》規定,軍事訓練考核,“通常采用理論考核、操作(操練)考核、作業考核、演練考核的方式進行,也可以采用比武競賽、拉動檢驗的方式進行”。我們常說,個體強不算強,整體強才算強。未來戰爭,是體系的對抗、綜合的較量。軍事訓練考核,不僅考個人體能智能技能,更要考部隊的整體作戰能力。這就需要增強考核的對抗性,使部隊在“紅藍對決”中發現短板和不足,補足差距和弱項,從而鍛造出強大的體系作戰能力。
今天的考場連著明天的戰場,“考為戰”為的是牽引“練為戰”,最終實現能打仗、打勝仗。只有堅持打仗需要什么就重點考什么,突出新質作戰力量運用,在考核中設置更多“沒想到”的課目,才能真正讓考核的指揮棒顯威發力,帶動和促進部隊整體戰斗力的提升。(韓剛)